第711章 左良玉之死-《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第(3/3)页
    郑氏海盗投降后,同样坐镇四国岛的左良玉,这时候终于慌了神了。
    早在齐军东征之前,老左就一直想看看风头。
    他想等幕府军和齐军打得两败俱伤时,再出来收拾残局,这样以来,即便最后胜不了,好歹能在战后混个大名来做一做。
    左良玉有幻想的资本,他麾下还有一万多明军,各人都配备有火器,他从山东逃来时,身上还带着几千两金子和三十多万两银子,这玩意儿在倭国都是硬通货,所以可说是粮草不缺。
    不过仗刚打起来,左良玉就意识到情况不对,首先是各藩军队和齐军交手,几乎都是一触即溃,连精
    锐凶悍的萨摩军也被刘招孙屠灭,齐军所向披靡,从九州一路打到江户,没有一支军队能拦住他们。
    左良玉想起自己原先干过的事情,很多次都在刘招孙后面捅刀子。想来齐军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他越想越觉可怕,于是主动找来谋士商议对策,谋士深思熟虑一番后,向他建议,让左良玉将早先擒拿的前明伪三太子当成真的,献给齐国,投降大齐,换取活命。
    这样的计划听起来未免一厢情愿,至少太上皇是不可能答应的。
    可惜太上皇现在不知踪迹,议事权便交给了各兵团主官和几位内阁大臣。
    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呢?
    关于对俘虏的处置,大齐文武百官们议论纷纷,各人都有各人的说法。
    邓长雄与赵率教王从之等人商议后,一致决定,将郑氏、左氏余孽立即处死。
    而张溥和卢象升则认为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俘虏,将他们运回国内参与工作。
    赵率教则坚持要求就地处死,谢阳出来说,沿海各处矿场已经招满了人,而且战舰运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运送这么多俘虏。
    邓长雄说,撤兵行动带上太多俘虏,只会拖慢行军速度,保不齐后面还有其他事情发生。
    于是众人终于达成一致,对投降俘虏及时侦查,有过任意恶行的,就地斩杀。
    这也就注定了左良玉等俘虏们的最终命运。
    趁着撤退的间隙,齐军又将九州各藩残余势力清理一遍。
    尽管天灾人祸,还是有很多百姓逃出城镇,躲进深山之中。
    事实上,由于各藩田地被摧毁大半,加之火山地震的波及,各地粮食产量很不容乐观,有限的粮食也被齐军无偿征收。
    所以,那些大难不死躲入深山的倭民,最后注定会被活活饿死,无法熬过这个寒冷漫长的冬天。
    wap.
    /70/70505/31574443.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