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程野先是惊了下,仔细一看才发现,上千号人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在实际操作,剩下的都在后面围观学习。 “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产业,就是把回收的废金属二次加工,做成各种常用工具。”李马太掰着手指数得兴起,“比如锄头、铁锹、锯子、錾子、锉刀这些农具和手工工具,还有螺母、螺栓、铁钉这些紧固件。” 顿了顿,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铁锅、铁盆、水壶这些生活用品,还有金属支架、门锁、连接件也都在做。为了搞这个,我在工业区一次性买了剪切机、熔炉、铁模、空气锤、台钻、折弯机” 一连数了十几种加工设备,程野边听边在心里对号。 全都是操作难度不高的小型加工设备,确实是门赚不了大钱、但能解决大量就业的产业。 放在工业区浪费熟手工人,转移到卫星城再合适不过。 只是转悠了一圈,走到成品区后,看到工具尾部印有的三角形标志,程野却愣了一愣。 “这些标志,代表是东平镇出产的?” “对啊!”李马太立刻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你之前不是说要做品牌口碑吗?我就照着这个想法,先把标记打上去,让大家先混个眼熟。” “那你知道这个标记在其他卫星城,代表什么意思吗?”程野拿起一柄扳手,语气有些微妙。 “嗯?”李马太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满脸疑惑。 “残次品。”程野直言道。 手里的扳手,手柄歪歪扭扭,调整宽度的滑轮异常生涩,得用点劲才能转动,还发出难听的“咯吱”声。 再随手拿起几个金属连接件,几乎都有肉眼可见的制造偏差,尺寸也不够规整。 早上他在参观其他卫星城的时候,可没少看到这类带有三角标记的工具。 本来以为是工业区生产,打上标记就是残次品的意思,没想到竟然是李马太的东平镇生产的? 好家伙! 这品牌要是真让人知道是东平镇产的,恐怕得被人找上门骂死啊。 “额” 李马太眼神闪烁了几下,语气有些不确定,“有那么差吗?” “你说呢?” 程野无奈摇头,干脆把成品区刚打包好的一箱五百个连接件全倒了出来。 按偏差程度分拣下来,只有不到十五个还算规整,剩下的要么歪扭、要么厚薄不均,多少都沾点奇形怪状。 按理说,这些都是铁模浇铸的,怎么会有这么大偏差? 他带着疑问去追溯源头,虽然只继承了桑师傅一些机械相关知识,不涉及具体生产,但练出的眼力让他很快发现了生产线的问题。 模具型腔内壁附着一层明显的氧化皮,是长期未清理的铁屑高温烧结而成,直接导致铸件表面凹凸。 浇筑口的导流槽有形变,铁水注入时流速不均,局部产生涡流,造成内部应力失衡。 最关键的是冷却系统,冷却管循环不畅,高温铸件冷却速度不一,收缩时自然成了歪瓜裂枣。 “工业区没派师傅驻点指导?生产这么多残次品,就没去查问题所在?” “有,有!我这就叫他们过来。”李马太有些发懵,完全没想到程野能一眼挑出这么多毛病。 很快,工业区派来的15个熟手工人被叫了过来。 仔细询问后,程野心里一沉,得到了个令人意外的结论。 “你是说,这些小工具、简单零件的生产,工业区早就实现全自动化了?现在是强行分流出来,重新恢复人工生产?” “是,是!”领头的师傅额直冒冷汗,连忙解释:“程检查官您有所不知,我们已经很久没接触过这套人工设备线了,现在也是边学边照着手册指导做。而且您看到的质量,已经比十多天前好多了,我们一直都在改进,找问题所在。” 这不是胡闹吗? 程野有心想要吐槽,放弃稳定高效的自动化生产,为了分流而分流,强行恢复人工模式,最后还不是要转回自动化? 不知道是谁做的这个决策,简直是自断手脚。 这么想着,转到隔壁“小型机械设备制造”大仓,程野松了口气。 这里还没正式投产,李马太只是买来了设备,正让流民跟着熟手学习。 车床、铣床、焊接设备一应俱全,按这个规格发展,足以生产一些简易机械,只是耐用度会有区别。 “怎么说,感觉你看完以后,好像很失望的样子?” 两人出了仓库,李马太看出程野脸上的忧色,主动开口道。 “不是失望,是我们目前的思路没扭转过来,走偏了。” 程野蹙起眉头,语气认真,“工业生产的尽头本就是高精度自动化,靠品质和速度才能站稳脚跟、拥有竞争力。现在咱们强行把工业区的成型产业分流,用人工替代自动化,这不是开倒车嘛,完全没必要。” “那百万流民的就业怎么解决?” 李马太下意识追问,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建好活动板房后,工业区的产业还没完全迁过来,外面又没法拓荒,我只能先给他们放了两天假,现在才刚刚忙起来,总不能让所有人又闲着吧?” “不,怎么可能闲着,解决就业的路子,其实就在眼前。” 程野呼出一口气,顺着夕阳的余晖,目光投向东平镇外的荒野。 一望无际的草地里,杂草长得旺盛,绿油油的像块地毯铺满大地。 丁以山确实给了他一个好问题,而他用一天时间,找到了答案。 卫星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各自为战、分流人口就完事,而是要让幸福城的辐射范围继续外扩,控制更多土地和资源。 可现在呢? 各大卫星城圈好一块地,就开始龟缩式发展,制定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规划。 想法本身没错,能最大程度控制伤亡,但今时不同往日! 卫星城不再是当年单打独斗的幸福城,背后有巨大的工业区做后盾,还有血龙、十字两大兵团将近十万兵员作为拓荒扫荡保障。 这种慢悠悠的方式不算错,却在白白浪费时间。 明明可以用最快速度联通所有卫星城,先打造出一个大一统的防御圈。 要是能以幸福城为中心,把周边百公里都纳入控制范围,种植还会难吗? 居民流动还会有阻碍吗?就连没开发的川市,也能派人进去探索。 “之前没有谭铭开放种植许可,开发外面的荒野意义不大,但现在可以种地,再空着这大片的荒野就太过浪费了。” “搞以工代赈、产业转移本没错,可与其把钱砸在自动化改人工这种自断手脚的事上,不如一次性烧个痛快,把家底全拿出来,堆在环境改造和拓荒上,这才是真的值当。” “只要能在冬天来临前,把周边的荒野全都清扫干净、整理成型,等明年春天一到,单单是这片土地,就能解决数十万人的就业!” 到时候,有人开垦荒地,有人修建灌溉水渠,有人培育作物,还能围绕农业做配套,无论是加工农产品、还是整个上下游都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样一来,既不用抢工业区的饭碗,还能让卫星城拥有自己的产业闭环,更能让幸福城彻底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再也不用为粮食和资源发愁。 念及于此,程野的眼神骤然坚定,丁以山让他出来走这一圈,恐怕目的正在于此。 作为棋局的操盘手,转向,必须提前考虑三步,在发展没有彻底固化之前,尽快拉开新的一轮转向! 幸福城和所有卫星城,不能再各自为战、龟缩发展,要借着种植开放的东风,以土地为根基,以联动为纽带,真正形成合力,向外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个时代彻底开启前,占据真正的优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