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想要培养液? 史旭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程检查官您有所不知,这培养液说白了就是超凡母源分泌出的‘口水’,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您现在看到的这些输送管路,全都是用幸福合金特制打造的,就是为了防止泄露,一旦出现泄漏事故,整个内城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这培养液,恐怕不能随便给您.” “如果我只是在研究所内部近距离看看呢?不带走,就单纯观察。”程野立刻补充道。 “唔”史旭微微沉吟,思索了片刻后说道,“这样吧,我先帮您向上面提交一份申请报告。要是能通过审核,我就带您去近距离观察这些培养液,您看如何?” “好啊,那就麻烦史主任了。”程野立刻点头应下,顺势改口用吕剑之前喊出的“史主任”称呼,将两人的关系从检查官和研究员,拉到同一阵营。 史旭拿起防务通,快速编辑并提交了申请报告。 等这一切处理完毕,两人便继续沿着研究所内部参观。 走到右手边的楼梯口时,程野的目光被墙面上悬挂的一排相片吸引住了,竟然是研究所过往及现任研究员们的合影墙。 其中已经过世的研究员,相片都做了黑白处理,下方的资料栏里还标注着悼念的文字。 程野的视线在相片墙上缓缓扫过,发现能登上这面墙的研究员,至少也是三级研究员,而且相片的位置越靠上,对应的职级与地位就越高。 和史旭同级的四级、五级研究员,墙上只有六人,再往上便是三位副所长的相片,最顶端则是正所长的位置。 见他停下脚步,眼神里满是好奇,史旭主动走上前介绍道:“我们研究所的职级架构,其实和检查站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研究所采用的是A+B双路管理结构。” “在A路结构下,由龙浩然所长亲自带队主持核心研究项目,徐睿副所长负责资源协调以及研究进度的同步对接。目前研究所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研究员都隶属于A路结构。” “他们不在幸福城吗?”程野的视线定格在相片墙最上方的名字上。 龙浩然。 资料显示,感染源研究所成立于新纪八年,从创立之初,龙浩然就担任所长一职,这么多年来地位始终稳固。 根据下方标注的信息,他在今年六月份刚过了51岁生日,对于研究员这类职业生涯漫长的职业来说,正是经验与精力兼备的当打之年。 只是从新纪八年到现在,龙浩然担任所长的时间已经超过27年,这么算下来,他当年上位时竟然只有24岁。 如此年轻就能执掌整个感染源研究所,这份能力与资历,实在令人惊叹! “您猜得没错。” 史旭点头回应,“薪火联盟旗下的每个成员庇护城,研究所所长都统一居住在薪火庇护城的A-1薪火山区域。咱们幸福城也不例外,龙所长从新纪二十年就去了那边,这么多年下来,只回来过一次。” “之所以抽调各庇护城的部分研究力量到薪火庇护城进行整合研究,一方面是为了集合人类文明的核心智慧携手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互相监督,避免有任何一方暗中研究对人类有害的病毒,重蹈过去的覆辙。” 史旭并不意外程野能第一时间察觉到龙浩然不在幸福城。 毕竟以龙浩然所长的稳固地位,若是长期在幸福城驻守,没道理声名不显、甚至近乎默默无闻。 这份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坚守,是整个研究所的荣耀。 介绍到这里时,他甚至不自觉地挺直了胸膛,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 “目前咱们幸福城研究所的核心研究项目,是由虞尔岚所长主持的。汪尘副所长则负责资源协调的工作,同时同步各分支的研究进度。不过汪尘副所长这些年也很少待在幸福城,大多时候都跟着检查站的几位四期检查官在外奔波,专门帮研究所寻找几项关键的研究材料,以及和周边庇护城进行技术力量整合。” 虞尔岚. 程野在心底默默重复着这个名字,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从白水河上岸时,见到的那位知性干练的女人。 印象里对方同样年轻得惊人,当时接过他手里的收容箱时,也只是简单说了句“辛苦了”。 那时候程野还以为,这位虞所长只是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权力有限。 可现在听完史旭的介绍才恍然大悟,研究所一正三副四位所长,三位都长期在外,唯有虞尔岚留守幸福城主持大局,这简直是名副其实的“一手遮天”,手中的权力恐怕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大得多。 只不过这位虞所长,似乎也不是超凡者? 回忆着当时见面时的那种感觉,程野确信,没能从虞尔岚和副城主袁刚身上感受到任何一丝超凡波动,两人普通的还不如刘坤身上所散发的气势。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先从大巨蛋的地上四层开始参观。 程野先是注意到了每层走廊的的墙壁,都标着不同颜色的线条。 往上看,二、三层都是绿色,四层则是黄色。 “绿色标识对应的是基本无危害的感染源,也是我们目前主攻的研究方向。” 史旭语气里满是无奈,摊了摊手继续说道,“只可惜这些低危感染源解析出的技术都太过基础,根本没法转化成有实际效用的成品。而且其他庇护城也在同步研究这个领域,我们投入大量精力钻研,没能获得多少实际收益,可要是就此放弃,很快就会被同行拉开差距,陷入被动。” 他顿了顿,有感而发:“研究这行就是这样,外人都觉得迈出第一步最难,只要有了开端就能顺理成章地持续迭代升级。但实际上,第一步仅仅是个起点,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的研究发展节奏,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就像咱们幸福城自主研发的芯片,当年问世时几乎稳居废土的T0梯队。可这么多年过去,始终没能成功迭代出第二代产品,技术一直卡在原地。” “是因为对应的感染源,到现在也没能解析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吗?”程野皱着眉思索道。 “正是如此。”史旭似乎并不奇怪一个“大老粗”检查官能理解这些。 他轻轻叹了口气,开始详细解释:“其实每家庇护城的技术发展,都建立在对应感染源的研究基础上。当年帮我们解析出芯片技术的感染源名叫‘晶藻’,它的内部含有两种关键结构,一种是能吸附金属离子的特殊囊泡,另一种是能感知电磁信号的光敏蛋白。” “我们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合成有机酸溶解周围环境中的铜、金、银等金属氧化物,让晶藻将分解出的金属离子吸收进囊泡,之后再向它诱导电路模板序列,让它在硅基表面精准释放离子,通过离子沉积形成导电线路。但问题也很突出,晶藻天然构建的电路线宽波动极大,制程精度只能达到1000到2000纳米,远远满足不了更高的技术需求。” “更棘手的是,金属离子沉积过程中还会出现断点、凸起和交叉粘连的情况,导致导电路径极不规整,最终造成电流传输效率低、信号损耗严重的问题,芯片的运算速度和响应速度自然大打折扣。”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人工培育优化晶藻,缩小不同藻细胞在繁殖速度、代谢状态上的个体差异,让所有细胞能同步、精准地完成电路构建。可没想到这一步的难度远超预期,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且晶藻对光照、温度、湿度都极为敏感,环境只要出现微小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它的离子沉积精度。” “当然,最核心的难题还是晶藻的基因稳定性太高,几乎不会发生对技术优化有利的变异。我们尝试过人工基因编辑,但始终难以突破它原始的生物构造局限。除非再来一次 S5、S6级别的病毒爆发,让晶藻发生颠覆性的活性变化,可真等它活过来,想要再控制它进行精密的电路构建,只会变得更加困难。” 史旭的讲解尽量避开了晦涩的专业术语,条理清晰,即便是程野这样的外行,也能第一时间听懂其中的关键困境。 晶藻构建芯片电路的原理,本质是利用其自身的生理活动。 先通过分泌的有机酸溶解金属氧化物,吸收分解出的金属离子后,在硅基底表面精准释放并沉积,形成基础的导电路径,随后分泌含硅多糖类物质,在电路表面形成天然绝缘层,最终搭建出简单的电路结构。 而现代光刻机则基于光学原理,用特定波长的激光作为刻刀,通过复杂的光学系统把芯片设计图缩小投影到涂满感光胶的晶圆硅片上,曝光后晶圆经过蚀刻就能形成电路图案。 说白了,晶藻就相当于一台天然的生物光刻机。 幸福城最初的构想,应该是通过持续培育提升晶藻的品质,降低其生理活动的不可控性,再辅以人工基因编辑,让它能“蚀刻”出更精密的电路结构。 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品质提升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基因编辑更是难如登天。 这条技术路线看似起步简单,后续的突破却越来越艰难,也难怪幸福城会在芯片领域被其他研究方向的庇护城逐渐甩开。 正说着,史旭刷卡完成身份验证,随手推开二楼一间研究室的门,站在门口轻轻拍了拍手: “大家都停一下手上的工作,程野,程检查官来视察我们的工作了!” 靠,搞这么隆重? 程野心里暗自嘀咕,有些头疼地快步走进屋,想着赶紧解释几句。 可目光扫过研究室内部,他却发现研究室里虽然坐着十多个人,但穿着正式研究员制服的只有一人,剩下的全都是身着实习生服饰的年轻人。 研究室里的仪器倒是不少,四个硕大的透明培养仓直通天花板,通过管线与中央的银色圆柱相连,仓内装满了无色透明的液体,里面漂浮着的竟然是绿宝虫。 第(1/3)页